travelling-photo-mid-1.jpg

台灣經濟環境低迷、薪資凍漲,隨著出走的人越來越多,新加坡成為了台灣人聚集的熱門點。

 

相較於其他國家,新加坡比遙遠旳歐美國家近、華人比例高、語言溝通也相對容易些,距離台灣不到五個小時的航程,就能跳脫經濟低迷的低薪困境,前往令人嚮往的高度國際化環境,成為不少人心目中海外工作的優質環境。

那到底該不該離開台灣、去新加坡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呢?我建議,如果你想來新加坡工作,首先你必須先「認識自己」,了解自身優劣勢,明確地知道自己想來新加坡「做什麼」。

一、你的目標是什麼?

每個人的學經歷與職涯目標不盡相同,所承載的夢想也不一樣,你必須先設定自己的職涯目標,再去做功課了解「新加坡有沒有適合你的理想工作」。

以我而言,傳播學院畢業,職涯目標設定在大眾傳播媒體公司,大多是投遞華文記者、編輯、公關、行銷類職位,因為新加坡精通英語的關係,華文職位相對冷門、職缺也非常稀少,加上傳播媒體市場長期被Mediacorp(新傳媒)壟斷,而Mediacorp又幾乎不收外國人(特別是沒經驗的外國人),我要找到理想工作是難上加難,所以我嘗試換跑道,進入相對職缺較多的業務工作,騎驢找馬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,但是因為個性不適合加上缺乏專業知識,也就離開了。

所以在決定來新加坡前,一定要分析出自己的優劣勢及擁有明確的求職目標,為自己找到市場切入點,而不是一昧地跟著別人出走,最後陷入自我質疑與怪罪他人的低潮中後悔當初的決定。

二、你的語言能力足以應付國際化的環境嗎?

雖說新加坡人精通雙語,但你不可能只跟華人當朋友、只跟華人說話、只替華人客人服務吧!想逃離經濟低落的台灣或是自己的舒適圈,不管你決定去哪裡,都應該先充實語言能力,讓自己在國際化的環境中擁有競爭條件,「語言能力絕對不是加分條件,而是進入市場的入場門票而已」。

很多人問:「去新加坡英文真的要很好嗎?」,說實話,需不需要英文能力應該是依照你的職業條件要求而定,如果你的工作允許你只需要用華文溝通,不會英文又怎樣?

但必須有心理準備,如果語言能力不夠,出國後能接觸到的世界也就是「華文世界」而已,然後你只能告訴新認識的朋友:「I can speak Chinese only.」

三、你具備軟實力嗎?

對我而言,出國最重要的是「軟實力」。

離開自己的舒適圈,心靈成本高得嚇人,沒有溫暖的家、熟悉的朋友,下班後,回到空蕩蕩的小房間後,面對獨自一人的空虛與寂寞,一個人吃晚餐、生病一個人看醫生、假日一個人逛街、一個人看電影,想辦法自得其樂。你,有辦法一個人生活嗎?

所謂的軟實力,是指「心靈的實力」。離開家,你必須擁有足夠的抗壓性,學會忍受孤獨、面對寂寞與低潮、遇到挫折越挫越勇的能力,最重要的是,學會一個人戰鬥的能力。

出國並沒有想像中如此光鮮亮麗,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工作,成功融入當地文化以前,你會經歷無數的歧視、嘲笑,還有質疑與批評,被嘲笑溝通有障礙、被嘲笑工作方法很奇怪、被鄙視與他人的思考邏輯南轅北轍,還要誠實地接受自己的失敗與不足。

接受自己的失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出國後,你會有多到不行的獨處時間與自己對話,面對文化的衝擊與滿滿的挫折,會忍不住開始自我質疑,問自己「你到底行不行?」。

因此,擁有軟實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在焦慮沮喪之際,你能不能跳脫出來,用努力證明自己?在面對一個人的孤單寂寞之際,你能不能想辦法拓展自己的生活圈,學會自得其樂?面對質疑與批評時,你能不能擁有強大的抗壓性,揮別自卑、勇敢地大步往前走?

最後我想說,只有臺北兩倍大的新加坡之所以富強,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,不得不讚嘆他們的語言能力與國際視野,那是他們透過努力學習來掙脫自己舒適圈的血汗成果。試想,當年新加坡華校全面關閉,華語教育出身的新加坡人突然被迫學習英文,他們是怎麼走過來、如今又能獨當一面用英文侃侃而談的呢?

身為華文教育、又稍嫌封閉的島國社會,我們勢必得花上好一段時間適應、苦練、接受新加坡獨有文化的洗禮。辛苦是必然的,想清楚、認識自己,並了解自己離家真正的原因是什麼、將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,不後悔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才是最重要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